6月26日,在位于济南市的山东省科技馆,一处摆放着200多种矿石的展柜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驻足。
正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读高二的杨溢是这些矿石的主人。12年前,5岁的他收集到了第一块矿石――蛋白石,从此,他对矿石的热爱有增无减,到现在,共收藏了3000多件矿石,摆满了家里两个房间。
四五岁的时候,杨溢就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郊外游玩的他总想搞清楚奇形怪状的石头中有什么成分。后来,随着对化学和物理知识的了解,他便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拿出来,订阅了《中国国家地理》、《矿物岩石》等杂志,还阅读了《地质学》、《实验地球化学》、《结晶矿物学》等理论书籍。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杨溢自小学起便学习地质学家李四光,周末写完作业就骑上自行车,带着T形锤、工具箱和自制的防虫药水,到济南周边和泰山山脉“找”矿石,有空就去济南文化市场“淘”矿石。寒暑假,他还会央求父母带他到全国各地考察地质结构“寻”矿石。云南石林、山东昌乐、河南安阳、安徽铜陵……这些地方都曾有杨溢来找矿石的足迹。
“这块是电气石”,杨溢指着一块在白色岩体上附着的黑色石块,向笔者讲起了“寻宝”的经历:“电气石一般出现在沉积岩和花岗岩交界的地带,当时在南部山区的商家庄,我看到了这样的地质地貌:沉积岩迅速消失,花岗岩随之出现,便推断此处肯定有电气石,果然就发现了长5米、宽2米的矿脉。”
他在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列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受到了地质专家的赞美,被誉为“小地质学家”。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副会长孙培基在展览现场对杨溢竖起了大拇指:“像他年龄这么小就开始研究矿石的很少,而且他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希望将来能成为地质学家,为中国地质事业作贡献。
杨溢喜欢矿石,家人也给了他极大的支持。“他的压岁钱都由自己支配。”杨妈妈告诉记者,杨溢攒下来的零花钱几乎都花在了订阅杂志、购买书籍和“淘”矿石上。
杨溢也不负众望,2006年就被评选为“山东省少年科学院院士”,和他同一批当选的共有18人。马上就要上高三的杨溢虽然没有了太多的探寻矿石的时间,但为参加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努力学习的他,依然以从书籍中了解矿石的化学规律为乐。